在学校南湖校园中,有一座山叫不显山。
不显山,山如其名,在行健路南侧的风景带里,近看如一座小土坡,远看被杜鹃花等绿植覆盖。
我时常佩服为这座山命名的人,这是何等的巧思。若是和祖国各大名川相比,它着实不是一座山,但在平坦的南湖校园里,它又确实是一座山。
我来到矿大已经一年半了,不显山是我经常去的地方,也是这校园中,我最爱的风景地了。它好像已经住进我的心里,慢慢地成为了我大学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写下这篇小文章,其实无关它的名字,无关它的来历,也无关和它有关的所有人。一切的起源,应该源于我探索和寻找自己的那一刻。
那是我和不显山、我和我自己平等又坦诚相见的一刻。在一个个晚风习习的夜,一个烦躁的我、不坦诚的我、仿佛在渴望着什么的我,来到了不显山。
当我踏上这熟悉的地方,仿佛在一瞬间平心静气下来。这普通的不显山仿佛给了我一个庄重的仪式,让我静静地感受这夜晚,感受内心。
其实,很多个夜晚,只要当我安静地来到不显山,就会拥有一个这样的属于自己的时刻。这样的一刻,我闭着眼睛,坐在不显山上,感受身体以外的不显山就在远处,而在身体内,这样的一座山也早在无形之中悄然竖立。
我不曾见远山,但是远山一直在我心中。在漫长而宝贵的生命中,命运会给我们足够多的时间,让我们慢慢感受到这座山的存在。它存在于我们身体之中,那是一座精神的山,是一座看不见但却存在的“山”。
步履不停的我们,总会在某一刻渴望掀开它面纱一般的外表,一窥其中的欲望。在电影《美丽心灵》里,无法与外界压力和自我期待共处的约翰·纳什用三个虚构的人格逃避无法圆满的人生,他曾经遭遇重重困难、经历痛苦,但是最终在爱的指引下,拥有了与自己和解的力量。
直面山,无疑是一个残酷又充满蜕变的过程。但生活也赋予了我们逃避和幻想的本能。在那个我们不想面对的时刻,记忆就会像《天堂电影院》中的老放映师那样,利落地把不需要记住的记忆胶卷剪断。
然而现实,却终究不能像电影里的表现那样干脆利落。困境会藏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角落,就像不显山外缭绕的薄雾,仿佛是阻隔我们探索真实自我的一个屏障。
那“迷雾”或许是一双无法迈出的脚,或许是某种让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的情绪,也或许是你那颗总是无法坚定又摇摆不定的心。那迷雾看上去如此厚重,让人迷了双眼;但其实那迷雾也不堪一击,只要坚定地迈开双脚,便能走出迷阵。
是的,这样的夜晚,眼前这不显山的迷雾好似难以拨开,但我心中的远山,却更值得自己去追寻。
山是什么?
山是生活,是梦想的远方,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美好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