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青攥春光

发布者:李居铭发布时间:2023-03-31浏览次数:10

“芳洲拾翠暮忘归,秀野踏青来不定。”村野泛绿,柳絮如雪花般漫天飞舞,布谷鸟的吟唱响彻云霄,触目之处一派明清丽质,一派生机盎然。

踏青是季节性较强的传统民俗。先秦古籍《礼记·月令》中有天子及后妃九嫔亲往欢游的描述。此间,人们除祭祖、扫墓外,便是踏青游春,正如明代《帝京景物略》所载:三月清明日,男女扫墓,簪柳,游高梁桥,称之踏青。明清时,踏青已成为一种“定制”,祭拜祖先,远足踏青,传至今日。

田野阡陌间的油菜花次第开放,不几日便连成一片,铺天盖地,濡染了朴素的村庄。即使身处婺源和罗平的菜花丛中,感觉亦如此。油菜花在春天阳光的舞动下,金灿亮丽,耀人眼目,仿佛走进梵高的《向日葵》。

轻风如笛似箫,有一种丝绸般的滑润,有一种处子般的清新。船娘头裹方巾,身着花衫,悠闲摇橹,身姿袅娜,船儿轻捷地滑过菜花染黄的河面。游客们咔嚓、咔嚓地摄下风情万种的“小桥流水人家”和“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”。

河岸边,几位老者在青草丛中垂钓,随着一阵泼喇喇的声响,一条鲫鱼便被拎上岸来,引得行人驻足。岸边有窈窕村姑用铅丝篮子拉青螺,一派古雅意韵。圩堤旁,芦苇身材颀长,如娉婷仕女。有孩子采来细长苇叶,折成笛,叠成哨,韵味十足的叶笛声灵动了整个村野。

人们欣喜地采摘鲜嫩甘甜的草莓,走进乡野里挑挖嫩绿的野菜,采撷浓郁乡情。野枸杞,香椿芽,像京剧西皮慢板,慢悠悠讲理叙事。枝蔓点点爆青,是铿锵板眼儿,春光凝在那儿。

踏青逢庙会,欣赏会船表演。汉子们分列船上,手握竹篙,随着咚咚锵锵的锣鼓声整齐划一地下篙、起篙。姑娘们披红戴绿,手持木桨,一齐划水,小船便燕子般迅捷前行。河两岸如织的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。鼓声阵阵,彩旗猎猎,整个乡村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。

“竹马踉跄冲淖去,纸鸢跋扈挟风鸣。”旷野晴空飘着各式风筝。有拖长尾巴的四角风筝、孔雀风筝。有的带着哨口,遇风如笙似笛,凌空轻奏,极具管弦之韵。五彩风筝凭风飘忽,灿烂了春日晴空。

春日里来一次单车骑行,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生活的激情。大家可以深入大街小巷,找寻城市和乡野最美细节。微风拂面,快慢之间,欣赏沿途风景,感受乡风民俗,进入身心俱泰、物我两忘的境界。

风雅踏青深受文人雅士青睐。古时上巳节,郊外水边洗濯,祓除不祥。晋时曲水流觞,至唐赐宴曲江,倾都修禊踏青,均是此意。杜甫的“三月三日天气新,长安水边多丽人”尽显王公贵族踏青盛况。吴惟信的“日暮笙歌收拾去,万株杨柳属流莺”描述踏青临暮不想返回的情景。杨巨源的“若待上林花似锦,出门俱是看花人”道出春游赏花的场景。杨基的“何处祓除女儿散,来过流水郁金香”将踏青场面跃然纸上。苏轼“已约年年为此会,故人不用赋招魂”是说他每年春季都要东门踏青,朋友不要挂念。

身居闹市,抛开琐碎和喧嚣,带露而行,卧草而眠,探蕊寻香,玩怿山水,游目骋怀,心自澄清。踏青春半,体味生命绚烂,感悟生命真谛,抵达内心的清明与平和,任由疲惫的身心在无边的乡情里沦陷。

新闻来源: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校友宫凤华摄影:责任编辑:李居铭审核:刘尧

图片新闻

视点新闻

视频新闻

基层快讯

媒体矿大

文艺园地

矿大故事

光影矿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