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有温

发布者:李居铭发布时间:2022-10-31浏览次数:10

“上回我们讲到……”典型的温州方言伴随着一段清透而富韵律的鼓点声,表演的阿婆面带笑容,手指灵动,唱词铿锵,吴侬软语,说尽家常,这是段经典的温州鼓词。

温州话素来被称为“恶魔之语”,其语调、发音,总引来他乡人不解、困惑的目光,这也恰恰是它的迷人之处。温州鼓词在老一辈中风靡一时,以其独有的腔调、内容成为部分老人的娱乐项目,我的长辈们也或多或少受其影响。

我的长辈中,对鼓词最为热爱的要数外公、爷爷两位,还记得儿时同母亲去看外公时,他总爱拿这个老旧的收音机,在我们聊天谈话时,一个人偷跑到楼上,点开播放,或躺着、或站着,细细品味那小小机器中传出的女声,每每到了中午,吃过饭后他也常常不见人影,到房间里打开窗子,让风透过帘子,细细拂过房间,拂过面颊,他闭着眼,又坐在一张摇椅上,轻轻晃动着,那风仿佛带着那串清越的鼓点,钻进了他松弛的皮肤里,斡旋在他全身的血液里,放松而安稳。

而我那时却并不能够完全明白那个小盒子里的声音,有时也咿呀呀学着说了几句。外公听后,常常扑哧一笑,用手,拍了拍我的头,又用粗糙的指尖裹着我的脸,好似揉团子一般,轻缓而不失节奏地上下搓动,逗得我咯咯直笑,又听着他大声说:“唱得可真不错!”我看着他眯成一条缝的眼睛,嘻嘻一笑也学着他将手放在那张苍老的脸上,仔细揉了揉,说:“是啊!”我依旧记得那时晃动的椅,悠扬的女声和被光、被风熨贴着的,温暖的心房。这样小小短短的收音机,断断续续的鼓词,成了牵系我与外公的一方天地,也成了我们二人的一种寄托的情丝。

家中的另一个“词迷”是爷爷,在他房中电视机的机箱上,堆满了CD盘,各种各样的鼓词仿佛都集中于这几盘上,可以说是他的“独家”。天下戏迷各有相似,爷爷也与外公类似,喜欢在空闲时听鼓词,但他们却又有着各自的习惯,外公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听,爷爷却喜欢叫上奶奶,两人坐在床上观看;外公喜欢鼓词的鼓点节奏,爷爷却喜欢鼓词骨子中、稀松平常的内容和表演者的手法。

往往在起床后,奶奶去烹制早餐,爷爷一个人打开电视机,播放鼓词,忙碌的奶奶听着鼓声,爷爷盘着腿,惬意看着,十几分钟过后,奶奶催着爷爷吃饭,爷爷不急不缓地关了电视同她一起享受着悠然的午后,打开的房门,摇摆的柔风荡进来,又钻进胸膛磨成了时光里这老两口骨子里的蜜糖,剪成了细碎里的两三点柔软。

陈列在鼓点中的温州话,归置在一词一句的风华,绽放在平凡家常的点滴里,留给我以永恒。

年岁渐长,我渐渐听懂了,也能体味到这些灵动的表演,外公的收音机换了又换,爷爷的CD加了一盘又一盘的,这些鼓声,好似流淌在我的过去,徜徉在脑后。

不知什么时候起,那串鼓声从我的生活中消散了,与它一同消失的是那个收音箱、它变成了一台宽大的电视机;是那碟CD盘,它变成了一个随意放片的机顶盒,鼓词就这样黯淡在我的生命里。

是词曲乏味?演者无能?又或是听者无情?更新换代后便再无留恋之意?其实不然,我不禁想起小说中的人物郭襄,她说道:“有人说我在峨眉安家,是我暗恋杨过大侠,我只是爱上了峨眉的雾,像极了16岁那年的烟花。”不是无情,亦非薄性,听者只是恋上伴随着鼓点的陪伴,恋上了文化中的温度,更恋上了充斥满屋的文化清香。

正如外公难以忘怀子孙的稚嫩无邪,爷爷难以忘怀老伴的蜜意浓情,这是深藏于文化中的温热,恰是这份难能可贵的温热,包裹着古词文化,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。但肉体上的分离,心灵上的分别,乃至灵魂上的排斥,都将使他冷去。

文化有温,它的温度不是一个人抱臂自暖,而是一群人手与手的相接,心与心的传递,是一个个生命,一个个灵魂共置于一片蓝天下的热诚与执着。所谓“为众人开道者,不可使其冻毙于荒野,为文化开道者,更不可使其泯然于无形。”

文化有温,此刻我们闭上眼,听风吹词响,温度就这样涌上心来……

新闻来源:经济管理学院 李婧旖摄影:责任编辑:李居铭审核:刘尧

图片新闻

视点新闻

视频新闻

基层快讯

媒体矿大

文艺园地

矿大故事

光影矿大